市住建局(城管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黄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住建部、省住建厅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住房城乡建设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锚定目标全力奋勇争先。先后荣获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法律知识竞赛三等奖,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优胜奖、优秀组织奖,2024烟雨徽州·中国(黄山)乡村生活创意设计系列公开赛先进集体,全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优秀单位,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房地产指标降幅持续收窄,止跌回稳趋势明显,“保交房”攻坚战推进有力、交付率居全省前列。建筑业、徽派古建产业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建筑业“两根支柱”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8%以上、纳税额占全市税收24%以上,2024年全市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中有9家房地产企业、12家建筑业企业,为稳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乡绿色发展行稳致远。黄山市入选住建部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排名跃升至全国小城市第二档,提升为成效较好城市。戴震公园(二期)、黟县城南水口公园、屯溪方言公园入选首批长三角城市“公园+”名录。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建筑垃圾规划全覆盖。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经验做法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黄山市推出占掘路集成办理“一件事”改革开启工程审批新体验”获住建部官网和省政府“营商环境”专栏头条刊登推广。“黄山市优化施工许可审批流程,破解园林绿化工程监管验收难题”获省住建厅正面典型案例宣传。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力。黄山市获省政府批复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入选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歙县府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举措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6项经验做法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
一、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持续提升
1.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开展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完成2024年城市体检评估报告,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全市完成“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点300个。实施中心城区“三桥三路”(黄口桥、新安大桥、横江大桥、柏山路、滨江中路、黄山路)彩化提升,打造月季主题城市多彩景观。实施安东路CityWalk提升项目,打造创意主题街景。完成戴震公园二期提升项目建设,成功举办“满城秋华入新园”国庆花展和开园仪式。高品质推进滨江活力带、安东路节点、名人公园、新安儿童乐园等“公园系列”建设,全市新增“口袋公园”21个。新建城市停车泊位25256个(其中公共泊位4452个)。重点推进河街地下停车场改造和枫树巷地块停车场建设。按照完善类、提升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8个。
2.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中心城区45个小区内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全面完工。全市完成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61.05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8.6公里,修复改造污水管网102.8公里;新建雨水管网18.3公里,修复改造雨水管网25公里;新建供水管网75.8公里,更新改造供水管网67.2公里,改造二次供水设施9座。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完成项目招标工作。配合做好省环保督察工作,办理信访交办件45件(其中牵头42件),配合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办理信访交办件27件(其中牵头16件)。推进全市210家餐饮场所“瓶改管”。完成全市16家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安全评估。全面取消瓶装液化气用户自提,落实统一配送、随瓶安检,充配比和随瓶安检率均达93%以上,位列全省前三。
3.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召开9次城乡建设调度指挥部工作调度会,对179个城乡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逐一调度,推动175个项目达到时序进度。完善重点项目“周六会商”要素保障机制,解决重点项目要素保障问题88个。向省住建厅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补助资金19158.5万元,争取中央资金37867.84万元。谋划储备平战结合、“两重”“两新”、新型城镇化、地下管网、新保等各类重点项目171个,总投资280亿元。向上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项目13个,申报资金10.4亿元,其中黄山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项目获得3.74亿元的国债资金补助,单笔补助居于全省前列。
二、城市精管善治水平不断提高
1.推进“最干净城市”打造。评选“最干净机关”“最干净校园”等十二大类118个最干净示范点。召开4次全市城市“徽客厅”示范区创建调度推进会,完成100个城市“徽客厅”示范区创建。与江苏无锡、浙江杭州、衢州、山东威海、福建南平、江西上饶、景德镇等六省8市组成最干净城市联盟,发布最干净城市“黄山倡议”。开展“最干净城市”现场督查考评,下发交办单96份,整改问题150余个。组织开展“干干净净迎端午”“干干净净迎五一”等市容环境卫生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市城区水面垃圾清理专项整治行动。
2.建设“大景区•花满城”。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升级版,印发《黄山市打造最干净城市推进“大景区·花满城”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立工作专班和办公室,沿用打造“最干净城市”工作机制,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制度。配套出台《黄山市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黄山市城区“花满城”三年行动方案》。召开3次推进“大景区·花满城”工作现场会。印发5条“大景区•花满城”广告标语及宣传海报。在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刊发60余篇“大景区•花满城”宣传文稿,迅速营造浓厚氛围。完成136个“大景区·花满城”项目点建设。
3.增强城市治理能力。开展“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年”、城管系统“春训”大练兵等活动,推动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完成“城管执法进小区”挂牌713个,打造小区城管执法服务示范站点39个。与浙江衢州、福建南平和江西上饶建立四省四市城市管理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区域城管执法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数字城管受理案件52264件,结案52055件,结案率99.6%。在全市推广徽州区“窗明几净”整治提升经验做法,指导各区县及重点乡镇开展“门牌店招示范街区”创建。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推进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整治,全市城区3491户应安装油烟净化器餐饮店实现“全覆盖”。推进控违拆违,全市控违122处、4697.5平方米,拆违205处、6860.42平方米。全市城管系统查办行政处罚案件884件,上缴财政252万元。
4.提升环卫工作质效。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及资源化处理基地和市飞灰处置项目建设。启动全市公厕提升三年行动,开展全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净车”整治和“周五专项查”执法行动,查处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违法违规案件270件。起草《黄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开展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每季度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度会,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开展《黄山市全域农村垃圾治理办法》立法工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增加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上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完成784名乡镇信息员信息采集工作。
三、建筑行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工程审批专区”,整合22个审批部门77个审批事项,全市21个项目“拿地即开工”,27个项目“验收即拿证”,27个项目“实行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在全省率先完成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5个报装事项与省中枢“水电气网一件事平台”对接,办理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含个人)事项9个,时间提速76%。打造用水用气全链条“无感”服务,实行供水供气接入外线工程并联审批、全程代办,落实红线外接入工程及计量装置“零收费”。探索“占掘路一件事”联办新模式,审批环节精减83%。创新推出管沟“随路先建”新举措,谋划实施项目21个,源头治理市政道路反复开挖顽症。
2.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43.36亿元、增速5.6%,位列全省第7位。帮扶22家企业晋升32项一级资质,引进市政一级企业1家,全市建筑业企业总量达509家(一级企业达101家)。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出台严禁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十二条禁令”,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55起,对47家施工企业、15家监理企业实施信用惩戒。强化设计企业、图审机构监管,调审项目24个,抽查设计企业19家、图审机构10家,下发交办单14份,约谈设计企业3家。检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EPC)项目20个,下发整改通知书20份,整改发现问题99条。做好日常消防审验工作,办结消防设计审查17件、消防验收7件、消防备案22件。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建筑占民用建筑开、竣工率均达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比例达60.39%,占竣工建筑比例达49.15%。
3.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开展住宅工程“业主开放日”26次,拍摄《小程跑工地》曝光质量安全问题43期。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亮剑”行动,巡查在建项目168个次,实现区域全覆盖季度飞检,移交违法违规线索57起,约谈警示建筑企业28家。强化质量检测监管,开展监督检测430项,完成质量检测市场及行为监督检查4次,约谈警示检测机构5家。出台“最干净工地”六条标准,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创建省优“黄山杯”项目6个、市优“迎客松杯”项目85个,评选“最干净工地”47个。推进住宅工程常见问题防治,推行“四个三”保修畅通机制,开展质量保修专项检查,新竣工商品住宅质量投诉率下降36.7%,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4.做强徽派古建产业。全年徽派古建产业总产值42.51亿元,增速50.6%。新增古建一级资质企业17家,全产业链企业总量达307家,有资质企业增加到162家。17个古建项目获市优“迎客松”杯。“徽派建筑砖、木、石雕制作技术指南”三项地方标准编制通过立项。上线古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入驻企业72家,上线产品4大类,19小类共计109种古建产品。新签约市外古建项目48个,合同额18.77亿元。成功举办第四届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
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逐步构建
1.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5.7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55.85万平方米,分别位列全省第6位、第5位。出台《黄山市关于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17条,会同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市发改委、市公积金中心等部门会商研究取消新建商品住房备案价等住房限制性政策。发放购房补贴2.23亿元,拉动购房消费1.7万余套。组织30余家房企开展“就在徽州过大年”迎新春系列房展和“徽动消费·美好生活”惠民消费季房地产展销活动,赴宿州开展旅居地产经纪机构专场推介会,赴武汉开展“梦圆徽州·吾心安处是黄山”房地产推介会,赴亳州开展“暖冬购好房”推介活动,成交房屋百余套。推行“焕新GO”服务激发二手住房市场活力,签订“放心买”“优先卖”协议60余份。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严格执行预售许可、资金监管等制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备案房地产经纪机构161家。
2.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399套,棚改基本建成59套,发放租赁补贴1047户。常态化做好中心城区公租房空置房源分配。加快市政处地块征收。完成徽山家园棚改安置区项目交付。
3.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持续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召开全市“皖美红色物业”建设联席会议暨物业管理服务提升推进工作会。全市713个住宅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服务覆盖率100%,党组织组建率100%,业委会(含物管委)组建率100%。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整治查处住宅小区违规停车、室内充电、飞线充电等行为1843起。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建成电动自行车停车位12005个,完成充电口建设15476个。3个物管小区获省级第三批“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评选全市“十佳‘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十佳小区(网格)党组织”“十佳业主委员会”“十佳物业项目经理”。
五、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成效显著
1.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进一步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职责,规范资金使用,加强技术指引,出台《黄山市传统建筑修缮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黄山市传统村落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黄山市传统村落示范项目保护利用技术导则》《黄山市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及正负面清单等。推进立法工作,赴贵州黔东南、湖南湘西州、山西太原等地考察学习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立法工作,完成《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草案)》。完成《皖南古村落“满天星”图册(第二批)》。按时序推进3个传统建筑修缮示范县项目和13个传统村落示范项目建设。完成7900栋传统建筑普查和1087幢传统建筑认定。摸清全市传统村落资源现状,启动谋划中国传统村落徽州文化特色创新区项目。
2.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市新增历史建筑51处,总量达到4123处。推动屯溪老街保护活化工程项目列入2024年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支持资金储备库。推进隆阜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含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导则》编制,已完成三个分册初稿。有序推进黄山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能力提升、屯溪老街古建筑活化利用项目(一期)、歙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黟县历史风貌区提升和祁门县历溪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等5个省级专项资金项目建设。
3.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编制《黄山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本》,深化《黄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增加人员,充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量。联合重庆市、绍兴市等十个地市共同发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联合宣言》。持续加大名城宣传,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五进”活动,提升名城申报的社会知晓度和全民参与度。邀请中央、省级媒体赴我市拍摄宣传报道,屯溪老街保护活化利用获央视《文化中国行》栏目专题报道,歙县古城、黟县古城获《美丽安徽》栏目宣传。加快全域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推进休宁县、祁门县省级名城申报工作,完成申报文本和保护规划送审稿。
六、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升
1.抓好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开展“燃气安全隐患再排查再整治”专项行动,发挥市燃气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落实实体化集中办公,召开专题会和工作调度会33次,下发督办、交办单30余份,印发工作通报、简报14期,印制燃气安全明白卡10万余份,制作燃气安全宣传视频20个,上线专项整治专题节目7期。印发“再排查再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市场主体清单、入户检查清单,对全市范围内涉燃餐饮等用户开展大起底、全覆盖式的“两次”入户排查和抽查核验,按照绿档(无问题隐患)、黄档(一次入户存在问题隐患)、红档(二次入户仍存在问题隐患)分类建档、对账销号,摸清全市涉燃餐饮等用户底数10100家,已排查10100家,绿档率100%,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52起。
2.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扫雷”行动、夏季高温期间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烈日”行动等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推行“技术专家+执法人员”模式,聚焦建筑施工深基坑、高边坡、高支模等重点部位和临电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环节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综合运用责令整改、停工整顿、约谈提醒、信用评价、行政处罚等手段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今年以来,督查检查在建项目493个次,下发整改通知单286份,停工整改建筑工地5个,约谈企业负责人17人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58起,累计消除安全隐患2540余处,发布9期“黄山建管曝光台”曝光29个项目违法违规问题。强化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排查各类建筑起重机械102台,发现并消除隐患190处,全市建筑起重机械实现“企业零挂靠”“机械零套牌”。
3.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应对“6.20”特大暴雨,启动全市住建(城管)系统Ⅱ级应急响应,成立住建领域防汛应急临时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坐镇指挥,中层以上干部联合值守,调度全市住建、城管、房管部门开展防汛应急抢险工作。全局220名干部职工全员上阵,组建22个防汛应急小组,联合市政园林公司180名专业除险人员,对中心城区19条主次干道实行防汛责任包保,主动到一线冒雨疏导、防汛抢险,有效保障汛期中心城区市政道桥畅通。对接省住建厅调度蚌埠、六安、芜湖、安庆、宣城等地11台专业车辆和43名专业人员驰援我市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持续加强市政道桥、基础设施、供水供气、住宅小区、在建工地、危房自建房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等安全隐患排查,全市住建(城管)领域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险情事故。